• 北京陈康林野生真菌研究院
陈康林
  • 首页
  • 公司介绍
    • 院长介绍
    • 院长视频
    • 公司文化
    • 新闻中心
  • 成果展示
    • 专利证书
    • 推广证书
    • 出版书籍
  • 培训项目
    • 项目背景
    • 招收学员
    • 招收弟子
  • 健康体系
  • 药用真菌
  • 文献中心
    • 科研文献
    • 院长文章
    • 科普视频
  • 留言中心
  • 联系我们
药用真菌

Avatar
鸡油菌

【中文别名】

鸡蛋黄菌、杏菌。

【分布地区】

鸡油菌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西南、华南等地。鸡油菌广泛分布于欧洲、亚洲和北美洲的温带、亚热带、热带地区,非洲和大洋洲也有分布。

【科属分类】

真菌类、担子菌纲、多孔菌目、喇叭菌科

【性状介绍】

鸡油菌子实体肉质,喇叭形,杏黄色至蛋黄色。菌盖宽3~10厘米,高7~12厘米,初扁平,后渐下凹,边缘伸展,波状或瓣状,内卷。菌肉稍厚,蛋黄色。菌褶棱状,窄,向下延生至柄部,分叉,或有横脉相连交织成网状,与菌盖同色或稍浅。菌柄长2~8厘米,粗5~8毫米,圆柱形,基部有时稍细或稍大,与菌盖同色或稍浅,光滑,内实。孢子椭圆形或卵圆形,无色;孢子印黄白色。

野生鸡油菌有两种生态型,漏斗型的子实体肉薄而朵大,平盖型的子实体较小而肉厚。鸡油菌可与云杉、铁杉、栎、栗、山毛榉、鹅耳枥等形成外生菌根。5月上旬,林地气温12℃以上时,表层树叶中菌丝已恢复生长。初期菌丝灰白色,绒毛状,气生型。6月中旬,林地气温8~19℃,土壤含水量20%~25%时,菌丝生长较快,土层中出现成块菌丝体。7月中旬,菌丝体积增大,加厚,出现白色索状菌丝,为结实前征兆。7月下旬雨后,可见到锥状幼蕾。在林地气温为12~24℃ ,相对湿度80%~90%,土壤含水量20%~30%的条件下,锥状幼蕾发育到成熟菌盖瓣裂,一般5~7天。

【生长环境】

多在夏、秋季生长在林中地上。散生至群生。可与云杉、铁杉、栎、栗、山毛榉、鹅耳枥等形成外生菌根。鸡油菌多生长在海拔600~1200米的阔叶林内。多生于南、东南向的山梁或山腰,坡度为20°左右的坡地,沟谷洼地很少发生。散生至群生。性喜阴,植被覆盖度70%~90%的纯栓皮栎林较常见,子实体发生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。鸡油菌生长处多为黄棕壤土和黄褐土。 【性味功用】

甘,寒。入肝经。清目,利肺,益肠胃。经常食用,可以预防视力失常,眼结膜炎,夜盲,皮肤干燥,粘膜失去分泌能力,可抵抗某些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的疾病。

院长出版书籍

野生药用真菌 Sponsor 2 Sponsor 3 Sponsor 4 Sponsor 3 Sponsor 4 Sponsor 3 Sponsor 4 Sponsor 3 Sponsor 4

关注公众号

备案信息

  •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051
  • 京ICP备2024055872号-2

Copyright © 2024.北京陈康林野生真菌研究院.

Scroll